首页  >   解决方案  >  智慧园区  >  三维智慧园区

方案优势

  • 智能采集

    通过智慧安防终端自动采集社区房屋,人口数据,门禁进出数据,车辆进出数据,人脸抓拍数据,社区异常警告数据,为公安治安管控提供智能化数据采集。

  • 人脸识别

    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所有的社会流动人员全部进行人脸抓拍,比对是否为黑名单人员或者重点关注人员,有效解决目前存在流动人口不可控的现状,实现对视频监控人口的有效监管。

  • 智能预警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实时监控的视频进行智能判断,提供智能预警功效,为治安维护管控工作提供更高效的保障。

  • 大数据分析

    以大数据分析为技术支撑,对人员进行以图搜图,对将实时地搜索到跟当前人脸图像的所有关联的其他地点采集到相似人像信息,从而分析出人脸图像轨迹。

方案架构

社区化网格管理

智慧社区是综合性的信息化大平台,统一为各级职能部门共同搭建工作管理平台,为各级领导科学管理社会提供决策依据。
在管理范围上:对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管理,对与社会管理相关各级部门进行扎口管理;
在管理理念上:以“人员”为对象,“事件”为主线,“数据”为基础,实行动态跟踪、全程监管;
在管理功能上:十七大主要功能形成全面覆盖、实时反应、动态跟踪、资源共享、流程管理、动态实施、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创新平台;
在管理原则上:做到社会创新管理实施的一体化和整合性、信息即时性、部门联动性、运行安全性、操作便捷性同时兼顾;
在服务主体上:为各级领导快捷掌控信息动态、科学决策指挥提供依据;为各级职能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方案特点

  • 五位一体
  • 六大要素
  • 人房关联
  • 多级负责
  • 因地制宜
  • 量化考评
  • 横向到边

“五位一体”的社会管理创新服务模式

按照“以人为本、优化服务、便于管理”的原则,合理划分社会管理网格,并为每个网格配置网格专职人员。为强化基层问题解决力度,结合地区实际,将民警、调解员、街道督导员等力量下沉到网格,形成“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机制。

六大要素”基础数据可持续更新模式

平台紧紧围绕与社会稳定有关的人、事、地、物、情、组织“六大要素”进行管理,以“人员”为对象、“事件”为主线、“地区”为重点、“物设”为保障、“舆情”为导向、“组织”为纽带,依托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实现社会工作多元化、社会服务网格化、社会管理信息化的新格局。

“人房关联”的人群动态服务管理模式

  • 创新社会管理,实质上是创新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超图社会管理创新平台的建设“以便民服务为目的,以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为抓手,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为切入点”,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 建立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社区工作站、单位小区服务点、楼栋信息管理员的“四级服务管理网络”,切实体现“以房管人、以实有人口存在状态及其聚集地管人”。整合公安派出所、维稳、司法、民政等部门专业对口资源,对实有人口开展分类登记、分级管理、资源共享。从“人”入手,实现基层社会的全面稳定。

“多级负责”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采用“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任务反馈、核查结案、考核评价”七步闭环流程,按照社会矛盾风险级别评估体系,结合矛盾联动化解工作机制,设计社会矛盾纠纷业务流程,全过程跟踪、督办、评价各层级、各部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情况。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重大疑难问题不出区,矛盾不上交,稳定自己。

“因地制宜”的基层网格力量组织形式

按照“以人为本、优化服务、便于管理”的原则,合理划分社会管理网格,并为每个网格配置网格专职人员。为强化基层问题解决力度,结合地区实际,将民警、调解员、街道督导员等力量下沉到网格,形成“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机制。

“量化考评、公众监督”的长效考评机制

  • “量化评价”,即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区域、部门和岗位的社会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 “公众监督”,即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公众投诉、媒体曝光和点名批评等情况,对社会管理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综治协同模式

平台横向整合综治、维稳、公安、城管、民政、司法等部门,纵向实现区、街道、社区、单元四级管理,形成“大综治”管理模式的综合性信息化平台。

方案演示